徐成东,现为云南开元体育app
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熔炼厂作业经理,1991年参加工作,1995年成为铅冶炼工,从此与铅冶炼结下不解之缘。凭借对铅冶炼的热爱与追求,工作30余年来,徐成东扎根铅冶炼,不断锤炼和精进技能水平,在平凡的岗位上,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,助力艾萨炉首次成功运用在铅冶炼行业,创造了艾萨炉炉龄978天的世界记录;攻克50多项还原炉技改项目,为开元体育app
锌锗“富氧顶吹沉没熔炼+侧吹炉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炼铅”工艺的成功运用做出了突出贡献。先后获评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全国劳动模范”“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标兵个人”“中国质量工匠”“全国技术能手”“云岭首席技师”等称号。2024年,入选“大国工匠”培育对象名单。
喜欢就去学,学了才会干
徐成东,1973年出生于云南会泽。1991年,年仅18岁的他如愿进入会泽铅锌矿工作,从此踏上了冶炼之路。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,徐成东没有退缩,而是主动请缨到最艰苦的烧结车间,从零开始学习冶炼技术。他在《有色金属冶炼》专业书中看到一个令他神往的工艺——“艾萨炉冶炼工艺”,这个工艺的精矿处理能力、原料适应性强,自动化程度、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率高,生产效率高,环保效果优越,在世界上广泛用于铜冶炼和锡冶炼,但在铅冶炼领域尚未得到推广和运用。他兴奋无比,积极向师傅请教。师傅对于这个工艺却是一知半解,只是耐心告诉他:“喜欢就去学,学了才会干!”
徐成东不知道,他学习艾萨炉冶炼工艺的梦想,有一天成为了现实。
了不起的中国工人
2004年,开元体育app(中国)官方网站 引进艾萨炉,徐成东努力争取到了宝贵的学习机会,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学习。过程中,他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,克服了外语语言关,仅用三个月的时间,就拿到了艾萨炉操作证书。面对艾萨炉炼铅初期出现的熔池冻结等技术难题,徐成东经过观察和思考后认为,是因熔池传热效果差、渣型恶化导致的,建议用高品位的铅精矿补充熔池。按照他的建议,熔池凝结的问题得到了顺利解决,开创了艾萨炉炼铅的先河,外国专家赞誉他为“了不起的中国工人”。
多年来,徐成东不仅解决了艾萨炉的技术难题,还带领团队进行了多项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。他改进了喷枪设计,将喷枪使用寿命由48小时提高到了240小时,降低了油耗和生产成本;他提出将艾萨炉富氧空气氧气浓度在原有基础上提升31%,同时配合调整原料结构,成功提高了艾萨炉的冶炼能力,让粗铅冶炼系统成功扭亏增效;他和团队创造了年产量8.5万吨、艾萨炉978天炉龄的世界纪录。持续的技术突破使他成为艾萨炉冶炼技术的“领跑者”。
随着冶炼工艺的革新,徐成东带领团队与制造企业联合开发了第一代、第二代侧吹还原炉技术,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成为行业的主流设备。
薪火相传 赓续前行
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,徐成东越发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。为此,他致力培养冶炼人才,通过传、教、帮、带的方式,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技艺毫无保留传授给年轻一代。他带出的徒弟遍布各地,已成为开元体育app 锌锗各分(子)公司的技术能手和骨干力量。
2011年4月,“徐成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经云南省总工会授牌成立,工作室团队包含“云岭技能大师”赖云现等先进代表和技术带头人,参与人员覆盖铅冶炼、装备技术、自动控制、新技术应用、新产品开发延伸等专业领域。既有高层次理论研究专家,又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,还有生产岗位的一线职工,做到上带下、点带面。工作室坚持“中国铅冶炼行业技术应用的职工示范”创建定位,结合了徐成东对当前国内艾萨炉、奥斯迈特炉、还原炉、底吹炉等火法熔池炼铅工艺的技术专长,紧密结合生产实践,着重解决生产经营的薄弱环节和瓶颈问题,围绕带徒传技、技能攻关、技术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。成立至今,工作室创新硕果累累,2017年11月被评为“全国示范性工匠人才和劳模创新工作室”。
近年来,徐成东先后多次到会泽冶炼、呼伦贝尔支援生产,帮助两家单位在一个月内贯通生产流程,建成投产当月即达产达标。2019年,随着开元体育app 综合利用全面导入“阿米巴经营模式”,徐成东带领团队全方位对标,组织盈利模式研讨,找到了调整辅料配比、捕集有价金属等盈利点,粗铅冶炼系统2020年实现利润1588万元,甩掉了连续多年亏损的帽子。2021年,徐成东深化阿米巴经营模式,创新班组TC日报制度,攻克铅精矿品质下降、艾萨炉烟尘率高等诸多难题,探索复杂渣物料处理,取得了较大突破,助推开元体育app 综合利用铅系统盈利1.09亿元。
30余个春秋更迭,徐成东的故事和传奇,早已在坚定追求铅冶炼工艺那天就开始书写。岗位可能平淡,但人生因为勇敢逐梦就不会平淡。逐梦三十载,他用一言一行,诠释着热爱和无悔,辛勤耕耘自己的天地,收获了不凡的事业成就和高度。执着,是因为热爱。因为热爱,所以无悔。这,就是一个锐意进取、勇敢逐梦的工匠坚韧不拔的气魄和精神。
铅的熔点327.46℃,艾萨炉最高冶炼温度1150℃,还原炉最高还原温度1250℃。这是徐成东最感同身受的温度,也锻造了他执着追求事业的热度。未来,徐成东和他的团队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,为推动我国铅冶炼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。(陈萌)